2022年11月14日,由MG4355线路检测中心主办的东北亚学术讲坛第47讲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进行。本次东北亚学术讲坛邀请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孙德刚主讲,主题是“当代中东联盟政治”。讲坛由MG4355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MG4355线路检测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教授主持,7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坛。

首先,孙德刚研究员对中东联盟转型的时代背景作了详细介绍,讲述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东升西降的局面变化,加之新冠疫情影响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中东地区与大国兴衰关系密切。
随后,孙德刚研究员通过探究中东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与联盟的起源,分析了国际安全合作中军事联盟的类型特点,阐述了中东地区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至今联盟的发展与转型。同时,以美国在中东的弱链式联盟为例,指出弱链式联盟对当前热点问题即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且总结出中东弱链式联盟具有结盟动机多重性、结盟对象变化性、务实主义、结盟行为体多样性、敌我界限模糊、重视现实利益、联盟防范对象明确等七大特点。
此外,孙德刚研究员提到,在中东弱链式联盟纵横的复杂环境中,中国始终遵循“结伴不结盟”的原则,坚持开放主义的国际合作,倡导“求同存异”,并得出在世界新形势下,传统联盟理论研究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探索联盟“新范式”的结论。
在提问环节,孙德刚教授对“正式弱联盟和非正式强联盟是否都应归为准联盟”等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指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研究同样需要紧跟世界发展而变化。
最后,张景全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指出在国际关系学界中对中东联盟政治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孙德刚研究员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深入剖析,让大家看到许多细微之处,深受启发。此次讲坛对广大青年学者们在研究问题时突破边界,不断创新,纵深把握,多角度分析等有很大启示,同时加深了复旦大学与MG4355线路检测中心院校之间的交流联系,有利于两校学子加强学术研讨,互相学习。
图 文:王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