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起源于1954年成立的航空冶金系,2001年建立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包含材料物理中心和材料化学中心)、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微纳米技术和材料结构失效与安全工程2个自主设置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及20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获评A+。2019年,ESI排名成功进入ESI国际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纳米材料与技术”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以徐惠彬、王华明、宫声凯、蒋成保、钟群鹏、杜善义(双聘)6名两院院士和10位国家级领军人才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现有教授(研究员)5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32名,博士生导师70名(兼职博导5名)。形成了“超常服役环境金属智能材料”和“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高性能非平衡材料科学与技术”和“高性能金属材料激光制备与成型”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高温材料与涂层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和“增材制造”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本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联合建立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111引智基地”。依托本学院建设有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高性能纤维检测评价中心、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民航安全技术和鉴定”重点实验室、高温结构材料与涂层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近年来,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主持国家重大与重点项目40余项,获得含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省部级一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20余项;在新型功能材料的功能调控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等基础研究方面发表7篇Science、3篇Nature,在Nat. Nanotechnol., Nat. Catal., Nat. Electro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Acta. Mater.等顶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原创性成果。
自建院(系)以来,共培养了8300余名本科生、4600余名硕士生和900余名博士生。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130余名,硕士生180余名,博士生90余名。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含提名)6篇。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京市、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10余所企业共建了教学实习基地。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本科生读研率在70%以上。学院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2个本科专业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低年级实施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课程体系,高年级的专业方向课按材料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材料加工等方向组织教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注重材料大专业基础培养,强化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纳米材料化学、纳米材料制备等专业知识学习,突出在空天能源材料、功能器件、表面技术等方向的专业特色。学院注重依托重大科研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先进的实验设施,并建有完善的学生科技实践及科研训练体系,学生在各项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2019年,获第十六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迈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目标,以提高质量、突出创新、强化特色为主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数据截止至2023年3月)